学院食用菌研究团队在香菇多糖代谢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2022年04月21日 

 

作者:辜运富 审核:张宏霞

 

近日,我院食用菌品种选育团队在香菇多糖代谢调控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香菇是我国栽培规模、总产量和出口量最大的优质食用菌品种,其栽培原料以新鲜杂木屑为主,香菇栽培上存在着菌丝生长、菌袋转色慢、出菇周期长等缺点。为此,本团队将新鲜木屑进行好氧堆制处理,有效提高木屑养分有效性,促进香菇菌丝生长和转色速度,提升香菇多糖含量。进一步利用转录组和蛋白组学技术解析了其分子代谢调控机制,发现木屑堆制发酵栽培香菇降低了香菇子实体形成初期的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表达蛋白,其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表达蛋白与氰基氨基酸代谢、磷酸肌醇代谢、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RNA聚合酶、淀粉和蔗糖代谢以及酪氨酸代谢等密切相关。经堆制处理的木屑用于栽培香菇,子实体形成阶段大量与芳香族氨基酸代谢和生物合成过程相关的差异基因上调。该研究在香菇品质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方面提供了重要补充,为香菇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支持。相关成果Cultivating Lentinula edodes on substrate containing composted sawdust affects the expression of carbohydrate and aromatic amino acid metabolism-related genes(木屑堆制发酵对香菇碳水化合物和芳香氨基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发表在美国微生物学会会刊mSystems(二区,TOP)。必发7790电子集团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黄熙瀛为论文第一作者,辜运富教授和外籍教师Petri Penttinen为共同通讯作者。陈强教授、赵珂教授、向泉桔副教授也参与了本研究工作。本研究得到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21YFYZ0026)和必发7790电子集团学科建设支持计划的资助。

该团队近来在四川泸定、凉山、攀枝花等地收集野生香菇资源100余份,与上海农科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等单位合作,选育高产多糖香菇新品种2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件,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Molecules等TOP期刊发表与食用菌多糖代谢相关的学术论文3篇,推进了四川特色野生香菇资源生物多样性研究工作,为香菇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上一条:​学院组织师生参加实验室安全线上培训 下一条:“回顾学科发展历程,共谋未来发展”——学院召开微生物学学科推进会

关闭